水是生命之源,亦是城市的靈魂與命脈,水生則萬物生。近年來,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堅持精準治污、科學治污、依法治污,實施源頭治理、系統治理、綜合治理,加強水資源、水生態、水環境統籌治理,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,推動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。2022年,呼和浩特市地表水考核斷面水環境質量變化程度以“-18.45%”位列全國第二名,地表水環境質量改善顯著。

“我家門前就是小黑河,現在天氣冷看著有些蕭瑟,等天氣回暖了,我們這里的風景真是美!”家住中海藍灣的張敏霞告訴記者,每到盛夏,她經常和家人在河邊乘涼。“夏天的傍晚,河邊的小花園就是孩子們的游樂場,在這里既能乘涼又能欣賞碧波蕩漾、綠柳垂岸的景色,徜徉于美景中心情特別好。”張敏霞說。
2022年,呼和浩特市持續深化水污染防治工作,不斷提升污水收集處理能力和水平,班定營污水處理廠三期12萬噸/日工程實現穩定運行達標排放;完成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項目中剩余6個標段排水管網建設任務,徹底解決因污水處理能力不足導致的污水溢流入河問題。完成金山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程,出水水質由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提升到一級A,有效減少入河污染物數量。
強化污水排放源頭管控。實施混錯接、漏接、老舊破損管網更新修復工程,完成62處雨污管網混接改造,困擾已久的污水入河問題基本解決。推動工業園區依托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工業廢水可行性評估,金橋開發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。制定并實施《呼和浩特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污染補償方案(試行)》,每月開展分段斷面、入河排污口水質監測,對超標斷面責任旗縣區按月扣繳補償金,壓實流域內河湖水質屬地責任。
積極推進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。制定了《呼和浩特市黃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工作實施方案》,完成對黃河干流、渾河、美岱溝和大黑河等607.5平方公里的無人機航測及解譯、疑似點位人工核查工作。按照《呼和浩特市入河排污口監測、溯源和整治項目實施方案》,完成市四區和五個旗縣共計700多個排口的排查溯源工作,明確了排污口排水特征、受納水體、責任主體等信息,初步建立了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臺賬,為下一步整治工作奠定基礎。
加強入河排污口監測監管,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。強化入河排污口監控監測能力建設,13個重點入河排污口全部設置了視頻監控和水質自動監測設施,實現水質實時動態管控。對現有污水處理廠入河排污口、再生水補水口等22個排口進行了設置審批,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。
2023年,呼和浩特市將持續打好碧水保衛戰。推動黃河流域沙化土地可持續治理。實施黃河托縣段37.5公里生態環境高質量發展項目。啟動大青山前坡9條山洪溝治理工程,推進哈素海、大黑河、南湖濕地、八拜湖等生態修復治理工程。常態化開展河湖“清四亂”行動,確保入黃斷面水質穩定達標。推動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配套設施建設,加強排水達標管控。強化溯源整治,持續開展入河排污口“查、測、溯、治”。在排查、監測、溯源的基礎上,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則,逐一明確入河排污口整治要求,分類推進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。
綠水逶迤去,青山相向開,未來,呼和浩特將深入推進環境污染治理,持續打好“三大保衛戰”,為首府注入更多綠色動力。
來源:呼和浩特市日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