筆者從武漢生態環境局獲悉,截至8月底,武漢市139個農村水體治理工程已全面開工,并已完成98個水體治理,帶動水體周邊88個行政村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,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顯著改善。

武漢新洲區三店街道肖堤村曾哺育過全村幾代人的“母親塘”——葉家溝水塘,一度水面渾濁暗沉,仿佛一塊潰爛的傷疤。如今,來到這片曾經“病入膏肓”的水塘,只見水清岸綠,它徹底改變了容顏。
肖堤村有267戶、953人,下轄肖家大灣和吳家弄灣兩個自然灣。兩個灣村民都集中居住于葉家溝水塘和門前塘兩個水塘邊。葉家溝水塘面積1.26萬平方米,門前塘面積1600平方米,兩塘水系連通。
村民肖和坤臨塘而居。他回憶說,葉家溝水塘曾是全村命脈所系。20世紀80年代初,水塘的水干凈清澈,曾是他們的飲用水源。
但近幾十年來由于村民的房屋都沒有下水管網,生活污水直排水塘,加之附近屠宰污穢傾瀉,兩塘水質日益惡化?!澳菚r候,水面漂浮著污濁,岸邊浮著垃圾雜物,風一吹,異味撲鼻而來,臨湖村民連窗子都不敢開?!毙ず屠ふf。
今年以來,由武漢碧水集團建設、武漢市奧鑫市政建設公司具體施工,一場針對水體的“刮骨療毒”在肖堤村悄然啟動。
項目經理李志紅介紹,治理之道在于精準拆解污染鏈條,控源截污、內源清理、生態修復三管齊下。
控源截污首當其沖。施工隊鋪設了總計3000多米的污水管道,接入每家每戶,然后把污水引入到附近新建的大型三格化糞池。經過層層過濾,污水最終被深度凈化,凈化后的水用于澆灌附近的苗圃和農田。
內源治理則直指病灶深處,將積壓塘底多年、厚達數尺的淤泥徹底清除。
生態修復是賦予死水新生的點睛之筆。挺水植物菖蒲、蘆葦被精心植入岸邊淺水區,新綠悄然吸附著水中殘留的污濁。
肖堤村黨支部書記肖鵬站在水塘邊,感慨萬千,隨著水體治理的進展,那片“問題塘”變成了“風景塘”,變化可謂翻天覆地。
筆者在葉家溝水塘看到,長約300米的水塘宛如一條綠帶位居在村居中央。塘水清透如鏡,映照著岸邊垂柳與天空流云。
一位釣魚愛好者說:“現在水清了,不僅魚兒回來了,連野鴨子也來了。在這里釣魚,呼吸水邊新鮮的空氣,倍感愉悅?!?br />
夜幕垂落,華燈初上,位于水塘邊的百姓大舞臺前笑語喧騰,村民聚集在這里跳起廣場舞,舞姿翩躚,水塘邊的步道上,三三兩兩散步的身影越來越多。
從污濁一片到清流鳥鳴,葉家溝的蝶變是武漢139個農村水體治理的一個縮影,更是千萬鄉村渴盼綠色呼吸的縮影。
武漢碧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以來,武漢市139個農村水體治理按照“一水一策”方案,采取“多法”綜合治理模式即控源截污、清淤擴容、水面清漂、種草種蓮、修整岸坡、曝氣增氧、生態廊道、疏挖引排等多種方式,因地制宜,以資源化、生態治理和可持續性為導向進行綜合整治。預計到今年底,全市139個農村水體治理項目全部完工。
來源:新華網